3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
银川学术交流会大会专题报告题目
3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出血临床分析
广东省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(512000) 李田菊 徐积团(合著)
从新生儿到儿童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小儿消化道出血,大量出血的结果会导致急性 贫血、甚至休克,危害患儿生命。现将本人收治的30例病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。
临 床 资 料
1一般资料 30例中,男19例,女11例,年龄3天~13岁,其中3天~5岁5 例,6~9岁10例,10~13岁15例。
2症状与体征 见附表
附表〓3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症状与体征
症状体征 |
例数 |
率(%) |
症状体征 |
例数 |
率(%) |
头 晕 |
8 |
26.67 |
休克 |
4 |
13.33 |
心 悸 |
8 |
26.67 |
肝脏肿大 |
5 |
16.67 |
腹 痛 |
22 |
73.33 |
肝脏肿大 |
2 |
6.67 |
呕 血 |
6 |
20.00 |
心脏杂音 |
2 |
6.67 |
便 血 |
8 |
26.67 |
食道静脉 |
|
|
发热咳嗽 |
6 |
20.00 |
曲张 |
1 |
3.33 |
3胃肠道钡餐及胃肠电图检查 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,占23.33% ,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,食道静脉曲张1例,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1例,各占3.33% 。可疑消化道溃疡4例,占13.33%。上述病例均为6岁以上患儿。
4实验室检查 (1)骨髓穿刺检查:增生性贫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3例(外周血小板分别为4×109/L,7×109/L,8×109),占10.00%;溶血性贫血1例,占10.00%。
(2)红细胞检查:>3.00×1012/L者10例,占33.33%;2.50~3.00×1012/L者8例,占26.67%;1.00~2.50×1012/L者5例,占16.67%;最低者0.44×1 012/L者1例,占3.33%。
(3)大便寄生虫卵检查:蛔虫5例,占16.67%,姜片虫3例,占10.00%;钩虫两例,占6.67%。
治疗与转归
30例均确诊为消化道出血,具体治疗方法如下:①禁食:主要根据出血情况而定,一般禁 食12~36小时。②止血:主要以药物为主,西药可用止血敏、抗血纤溶芳酸、甲氰咪胍、6- 氨基已酸、安络血、维生素K等。中药可用云南白药、白芨粉等。③抗休克:对于出血严重 导致休克者,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,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④输血: 对于急性大出血伴休克发生时,要积极输血、扩容;长期慢性出血致比较严重贫血者,也可 予输血治疗。⑤治疗病因:要积极查找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,并给予积极治疗。⑥转归:本 组病例经上述处理,一般于第两天至第3天即可止血,除1例食道静脉曲张反复出血不止,转外科手术治疗。全部病例治愈,无1例死亡。
讨 论
小儿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,男女性别发病比例为2:1[1]。引起小儿消 化道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,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.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小儿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,尽管小儿期 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远低于成年期,但小儿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,甚至可见于新生儿[2]。新生儿和婴幼儿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应激性溃疡[3],这种急性溃疡往往继发于 严重感染(如败血症、肺炎、胃肠炎、脑膜炎)、重度营养不良、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 激素、大面积烧伤等,本组病例有6例出血前有感染(占20%),都是6岁以下的小孩,其中1例 仅出生3天;年长患儿多为慢性溃疡,本组病例经胃肠钡餐确诊为消化道溃疡有14例(均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),年龄都在8岁以上,但临床症状、体征不如成人明显、典型。
2.药物因素 有文献报道70%病人消化道出血前数小时曾服用乙酰水杨酸 或糖皮质激素、消炎痛等药物。本组病例有10例在发病前与服药有关,占33.33%,其中有8 例服用了阿斯匹林而引起出血。
3.出血性疾病因素 比较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、维生素K缺乏、血友病等 ,本组病例共有6例患有出血性疾病,其中血小板减少3例、维生素K缺乏两例、血友病1例。
4.钩虫感染 钩虫感染使肠壁黏膜形成许多小出血点而不断出血,本组病 例有两例患儿在入院前2~4个月反复排黑便,入院后查大便虫卵而被确诊。
5.诱发因素 本组病例有5例在出血前有暴食和进食过饱的现象。
因患儿年龄较小自诉自觉症状能力差甚至不能自诉,或症状不明显而在突然呕吐咖啡 色样物及排黑便后才被发现,因此,早期诊断、及早处理对成功救治小儿消化道出血尤为重要。
参 考 文 献
1 刘艺明等.小儿上消化道出血34例分析.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,1978;1:8 ~14
2 周笑梅.婴幼儿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出血.1979;2:89~9
3 计学林.晚发生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综合报告.1986;5:289~290
| | | |